客服统一电话:021-60564871欢迎来到上海重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官网】--专注知识产权领域的领航者!
注册商标

已阅读

共享经济接连爆发专利争夺战,专利或成为杀手

作者:重诺知识产权      来源:商标注册      浏览:

共享单车们的海外战略只停留在宣传阶段,在国内有一箩筐的问题需要解决。

  近期,由于顾泰来对永安行的一场专利诉讼,使得“专利侵权”的竞争手段再次进入大众视野。这些公司的专利布局,褒奖者有之,批评者有之,痛心疾首惜各家未布局商业模式专利者亦有之。对于创业者而言,提前做好知识产权布局已变得异常关键。

  没有硝烟的战争

  上周,共享单车第一股永安行决定暂缓IPO发行。

  举报人顾泰来表示,永安行侵害其“无固定取还点的自行车租赁运营系统及其方法”的专利,并表示已向中纪委实名举报中国证监会发行部,要求暂缓或暂停永安行IPO。永安行也在公告中称,因为出现媒体质疑事项,出于对投资者的保护,所以不得不暂缓IPO进程。

  至此,“顾泰来”和“侵权”两个词成为了永安行IPO的终结者。

  而共享单车领域惹上侵权官司的,还有摩拜。3月初,深圳市呤云科技有限公司状告摩拜侵犯其包括智能锁在内的多项发明专利,之后分别获得了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和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立案受理。

  另有报道显示,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近日受理了胡某诉摩拜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一案。据了解,胡某是一位技术达人,他称“扫码开锁”是其发明专利,要求摩拜立即停止相关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62万元。

  无桩模式、扫码开锁,这些让共享单车引以为豪的“技术牌”,一时间纷纷陷入侵权纠纷,令外界大跌眼镜。相比于共享单车之间的“烧钱大战”,他们背后的知识产权更像是一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轻则赔偿经济损失,重则改变企业运程。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看一下摩拜与ofo的专利布局情况。

  据了解,截止今年3月11日,摩拜在国内的发明公布数是15件,实用新型数是12件,外观设计数是5件,而ofo单车在国内的发明公布数是2件,实用新型数是1件,外观设计数是1件。

  从专利布局内容来看,ofo单车仅有的两件已授权专利,均是与“智能锁”相关,一项是关于智能锁的外观设计,一项是关于智能锁的实用新型专利。

  而摩拜,从数量上看,其已获得12件实用新型专利和5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此外,还有15件发明专利申请进入公开期。

  其专利所涉内容来看,既涉及对自行车车体(车架、轮叉、无链、圆锥齿轮、挡泥板)等对“自行车”硬件的技术升级,也有涉及“智能锁”、“防盗技术”以及“刹车技术”(电机、电机系统及充电和刹车方法)的创新,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未来很有可能对竞争对手发起专利诉讼。

  相比之下,ofo只申请了极少的专利(当然也有可能申请了专利但是尚未公开),如果不加强专利布局的话,未来很有可能遭遇竞争对手专利诉讼。由此可见,专利技术俨然成为各大共享单车竞争的高地所在。

  无独有偶,在共享单车余晖下应运而生的“共享充电宝”项目也在这段时间发生了数起专利侵权诉讼的事件。

  就在去年年中,共享充电宝仍处于萌芽阶段的时候,此行业的佼佼者“来电科技”就将同行竞争对手“云充吧”告上了法庭,并于去年10月份取得了一审的胜诉。今年330日,来电科技又以专利侵权为由起诉了街电,共涉及6件专利。

  来电科技目前已成功申请多项专利,其中包括“移动电源的租借系统、方法及租借终端”,“吸纳式充电(通过扫码出充电宝,以及传动进出的方式)”等。来电接连对几家共享充电宝品牌发起诉讼,主要名目都是专利侵权。

  关于共享充电宝,不管是真痛点还是伪需求,都蹭到了共享经济的风口,并且飞了起来。纵观众多共享经济行业,大多在获得资本青睐后,纷纷招致知识产权纠纷。由于充电宝成本较低,新进公司和资本认为这个领域没有门槛,所以来电打响专利之战的核心,可能是为了抑制对手发展,建立自身的防御壁垒。

  姑且不管专利侵权纠纷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是为了制造舆论声势,“有钱好办事”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风口下引入资本,如何导入更多的用户,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而利用知识产权诉讼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既宣告了自己的权利保护了自己,同时也制造了舆论,吸引了更多受众的眼球。

  专利数量与实力不是绝对关系

  三年以前,我们常调侃有些创业者有了一个好的点子,做个PPT就可以去融资了。现在,他们还增加了一个步骤,在做PPT之前,先申请一个专利保护。

  如果说老一辈企业家对待知识产权有点被动和消极,那么今天的很多创业者则选择了主动拥抱,把知识产权固化成企业资产中的重要部分,在创业之初就开始谋篇布局。

  相应地,以专利权作为清理市场有效手段的案例是很多的。

  比如,宝利来在1980年代就通过专利诉讼完全垄断了一次成像产品市场,近10亿美元的赔偿金重挫了一度如日中天的柯达。再如,苹果在2012年发起对三星的系列专利侵权诉讼,至少打乱了三星在美国市场的正常规划并从三星身上拿下几亿美元的赔偿。

  可以说,专利诉讼完全可能成为杀手级的竞争工具。

  所以,专利数量往往是绝大多数人用来判断专利实力的首要标准。雷军在2014年曾感叹专利其实是挖坑,然后也毅然投入到挖坑大军当中,小米的专利申请量迅速以几何级数增长。

  但其实,专利数量、专利质量以及专利实力之间都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关系。专利质量是和数量同样重要的指标,专利数量的不足是可以靠拥有基础专利和提高专利质量来弥补的。

  微软在2010年获得超过3000项专利授权,苹果只获得500多项专利授权,但届时的微软和苹果在移动终端软硬件方面的优劣和专利数的差距却是颠倒的。这里并没有贬低微软研发能力和专利布局的含义,而是说苹果对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远比微软好,在触控、交互等决定移动终端发展方向的技术上抢占了制高点。

  一份中国计量学院统计认为大学生专利成果转化率仅为0.05%,而此前的一份内部报告认为全球专利中只有0.1%是真正有价值的专利,即使是专利界的乐观观点也只是把比例提高到1-5%

  而在盛行炒作的资本圈,专利更容易成为争取高估值的概念和宣传爆点,中小投资者连同部分专业机构怀着对技术的无知和敬畏用钱给专利数字投票。一定程度上专利真正的价值被忽视,而申请专利和专利数量的价值畸形放大。